近些年来,随着经济的发展,民族文化的复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。国风文化的复兴道路上,有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。汉服、诗词、民族音乐等等,一些代表着中国传统的文化,正慢慢走向复兴,茶,也不例外。
“茶之为饮,发乎神农氏,闻于鲁庄公。”茶在中国的历史上,是不可磨灭的一份记忆。进门七件事的“柴米油盐酱醋茶”,陪伴了中华儿女千余年。古有茶圣陆羽,历经多年编撰茶经,蔡襄费尽心思编撰《茶录》,宋徽宗差人编撰《大观茶论》......一部部茶学著作,使茶叶这一简单的食用品变得不再简单。
严格意义上来讲,茶作为一种文化被看待,是从陆羽《茶经》问世之后,才开始的。之前的人将茶,只是作为一种食物看待。陆羽却不这样想,他将所知道的关于茶的历史、生产、习性以及茶事知识,编撰成册传于后人,为的是什么?为的就是,让后人不能忘记,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庞大的系统里,茶,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很不幸,茶在历史的长河中,文化意义渐渐淡去。幸运的是,它在人们的生活中一直不曾缺席,近些年文化之说又再次被人们所传承。想必,对于一个潮汕人来说,一杯功夫茶是每天的日常,这个习惯,被潮汕人保留至今。在成都的街头,一桌牌,一碗茶,这就是热爱生活的四川人的一整天。
作为一个民族的记忆,茶做到了它该做的事情,那就是深入每个人的心中,让他们不曾忘记也不能忘记。作为一个中华儿女,对茶的这份喜爱,也正代表着他对这个民族,那份无法割舍的眷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