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们常说,潮州有两种“茶”,一种是凤凰单丛,一种是工夫茶。前者是茶叶,后者是茶俗。工夫茶历史悠久,形成于唐朝,发展于宋元,在明朝达到鼎盛,至清代迁移集中于广东、福建一带。如今,工夫茶在漳州、泉州及潮州最为盛行。
喝工夫茶,几乎是每个潮州人每日必做的一件事,是他们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事。饭后、会友、谈生意……都是以工夫茶作陪衬。
有的人会把“工夫茶”写成“功夫茶”,按现行规范也确实两者通用。不过,虽然“工夫”与“功夫”的含义有交叠之处,普通话发音也一样,但就潮州工夫茶来说,“功夫”二字终归不是首选。
为什么?
因为在潮州方言中,“工”读如普通话的“刚”,“功”则还是普通话的发音,读音截然不同。除此之外,在潮州方言中它们的含义也不一样:“工夫”一是指做事所费的精力和时间,这是沿用了古时候的“工夫”用法,与现代汉语中特指“时间”不同;二是作为形容词指“花心思”,比如“伊指个人办事过工夫”,意思是这个人办事用心、认真,又比如夸赞别人洗茶杯烫了又烫,洗了又洗,很认真细心,会说“这么工夫”。而“功夫”,通常表示“武术”,很少用于表示本领、造诣,或者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。
《现代汉语词典》中的“工夫”“工夫茶”“功夫”“功夫茶”
之所以叫工夫茶,是因为对茶具和泡茶方式都极其讲究,体现了“精细”——茶具小巧精致,沏茶、饮茶有一定的程序、礼仪。
潮州工夫茶的冲泡程序准确来说有二十一道,十六步法,我们了解更“接地气”的八步法就好:白鹤沐浴(洗杯)→观音入宫(落茶)→悬壶高冲(冲茶)→春风拂面(刮沫)→关公巡城(倒茶)→韩信点兵(点茶)→鉴尝汤色(看茶)→品啜甘霖(喝茶)。
不但喝得认真,连每个步骤的名字也细细斟酌过,趣味真是不少。
关公巡城
拿注水冲茶来说,为了表示对客人的热烈欢迎,可以采用“凤凰三点头”,也就是注水时提拉三次。
拿冲洗茶杯来说,每次给茶杯续茶之前,都用开水冲洗一遍茶杯,给茶杯加温,从而刺激茶香的释放,这样喝起来特别香。
斟茶也很有讲究。前面提到的关公巡城、韩信点兵,暗含平等对待的意思,也就是保证每杯茶的色、香、味和情意都是均等的。
品啜甘霖时,必须趁热小酌,让滚烫的茶汁在舌尖停留片刻,渗入味蕾,品工夫茶之浓香,啜其茶韵之美,享受这℃的热情。
凤凰三点头
潮州工夫茶还有很多值得一探究竟的“精细”设计,定能让你感到乐趣无穷。它浓缩了茶的自然之美和中国数千年的茶文化,早已成为我国国粹,如今更是名扬世界,为许多海外华人和国际友人所推崇。年,潮州工夫茶艺被列入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》,这是潮州先人留下的一份珍贵宝藏,也是中国茶文化之一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