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浅谈宗风脉传的制壶技艺,文武功夫尽在其中

彭洋预约 http://m.39.net/news/a_9192509.html

今日看友人杨奎发了一些紫砂壶图片,不禁联想起诸多修真的技艺。修真的文化波泛千古,已经深刻的影响到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。正所谓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道本是一团元气,经过演化而生化成了万物。

传统的文武诸艺,各种操修的目的也是为了团敛这团元气,以求生化太乙,造作大千。武功一演化为软、硬、轻诸般技艺,而诗、书、画则是文人三绝,进而派生出诗、文、书、画、印、拓诸学。

古人在习文练武之余,也要养家糊口,积累修道资粮。这种修行并不是在大街上表演杂耍,这是不允许的。同时也要混俗同光,把修持的功夫隐藏在日常的生活工作里,其中制作紫砂壶就是诸多技艺之一,留下了诸多风采。

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,制作原料为紫砂泥。用它泡茶色香味皆蕴,同时砂质茶壶能吸收茶汁;使用一段时日能增积茶锈,在空壶里注入沸水也能有茶香。而且紫砂壶的特殊材质使得壶透气性能好,泡茶不失原味,具有夏天越宿不馊的特点。

这些都是为人所熟知的知识,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每个人都能学会制作普通紫砂壶。但是想做好就不容易了,可以说学问很深。在真正地修为有成的人手里,紫砂壶有着特殊的奥妙。

紫砂壶的制作并不是单单做成壶形即可,而是要有一定的特殊形状,配上图画,诗文,印玺,而这些都是要通过刻画来形成。如此一来,则是文人六艺诗、文、书、画、印、拓俱在其中矣。

修行功夫的人通过武功来抻筋拔骨,宣化气血,通经活络,以太乙气化循行周身,是武以演道的修持。而制作紫砂壶则是通过诗、文、书、画、印、拓使自我元气团敛成真,神思意志融入天然,如此则文武双持,阴阳合一也。

在制作紫砂壶的过程中,功夫有成者会把自我的精神意气灌注其中,从而使壶形成了特殊的灵性生命,久久用之,则能有助于涵养身心,补益元气,此等技艺唯修真有一定成就者始能为之。

这种神思意气的贯注要有一定的内功基础,以及特殊的传承才可以实行,没有内功修持者切不可以轻易施为。我一个学弟(广西大学的校友)喜欢书画,也有一定的技艺水准。因为缺少了这种宗风法脉的孕养,做书画时,刻意地把神气注入到所作书画中,因为没有内功的修持,这种神气杂质过多,阴气过旺,就造成了他的书画阴气过盛。

他跟我亲言,他弟弟有次去他家小住,在挂满他书画的大厅练功(修习的也是铁松功法)时,感觉到周围阴气很重,很难受。当时觉得很奇怪,直到后来换了地方练功,经过对比之后,才发现是他的书画造成的。

本来好的书画是能让人赏心悦目,陶冶情操,有益身心的。但是因为他妄用法度,悬挂他的书画反而不利收藏者的健康了。与此同时造成的后果则是他本人身心健康也急剧下降,一年四季全身都是冰冷的,这是因为用意念引导真气外注,久之元气外游,不能收敛,从而气血大亏的后果。

以下是同道抱真兄所作之几样紫砂壶,供诸位赏阅:

隐瓢,梨花段泥,是石瓢壶的创新,容量大概cc。

刻绘:隐真常立清静竹,出自李兆生先生《声律真诠》

气质:天地混茫一气含,轻托掌上,有一定内功修为者能感觉到一团混茫元气包含其中。

赏逸壶,梨花段泥,容量大致cc,梅花知心文人壶。

气质:天地混茫一气含,制作时把精神意气灌注其中,轻托掌上,有一团混茫元气包含其中。

这个壶比较特别,是一团清气包含其中。注:以上感受为友人杨奎亲身体会,杨奎兄跟随李兆生老师学习传统文化多年,文武诸艺均有所成就,于音律一道尤为专修,今年于端午节相聚之时,颇多指教,受益匪浅。

宗风脉传的制壶是文人之壶,是灵性之壶。这一点是与社会上的制法的区别,社会上的制壶是工匠之壶,没有了真元之气的内蕴,缺少了灵魂。因为你没有内功的修行,体内元气都不足,你怎么能制出文人之壶呢?就如同强磁石可以磁化铁器,可是如果一个铁块碰到另一个铁块,时间再长也不会起作用。

如喜欢此文,敬请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achildren.com/jbzs/1703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