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米油盐酱醋茶,饮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开门七件事之一。泡茶,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,只是生活中非常不经意的一个生活小动作。如果有人问到,你平时是怎么泡茶的?估计很多人都会一愣,怎么泡茶?平时还真没怎么注意过。但是,有一个现象,同样一款茶叶,不同的人来泡,还真有好喝和不怎么好喝之分。
功夫茶具泡茶对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,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生活小动作。但是,在泡茶这件事上,我们可以有一些不一样的,在美学和文化上的表达。泡茶,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,一种是表演型的茶叶表演。它需要端庄美丽的茶艺师,穿着专门的服饰,优雅专业的茶席和各种器具,在舞台上进行。其泡茶的动作优雅,柔美,极具表演性,配合着优美的音乐,以及解说词,唯美至极。另外一种则是日常的生活茶艺,也会有茶具的要求,也需要专门的茶室或场景,三五知己好友一同去品饮一款好茶。无论是讲究的泡茶方式,还是简单的泡茶方式,其根本的目的就是泡出一杯又香,又好喝,又健康的好茶。在好喝和健康的前提下,又能把泡茶的过程唯美地表达出来,就是锦上添花的美事了。
潮汕功夫茶冲泡流程在中国的历史上,关于茶艺或茶道的记载也是很多的,最早的时候可以溯源到唐代。一般认为,中国茶文化始于唐代中期,当时出现了一位茶圣,名叫陆羽,并著有世界最早的关于茶叶的专业书籍《茶经》。其中主要记载了很多关于茶叶的种植,选择,加工,以及如何冲泡的细节,开创了中国茶艺茶文化的先河。从唐代,到宋代,到明清时期,再完整流传到今天,一直延续没有断代。特别是在明清之后至今,整套茶艺的表现方法和形式,以及所有的茶具和场景都与今天无异。
功夫茶具从唐朝到明代之前,跟咱们今天的饮茶方式有些不同,当时喝茶的样子跟今天有明显差别。唐代宋代,人们喝的茶是茶粉,将茶叶研磨成粉末状,在用水煮,或者用开水冲调,这是茶叶在当时的喝法。到了明代之后,针对茶叶,朱元璋下了一道诏书叫“废团改散”。茶叶不必再加工成团茶,沱茶或饼茶,保留原有的散装状态,简化和方便茶叶冲泡。从此以后,一直延续到今日,一直在冲泡和品饮散茶,就是今天我们的饮茶状态。
功夫茶具因为茶叶的加工方式改变了,品饮的方式冲团饼茶,变成了今天的散茶,即原叶茶。相应的泡茶器具也随即放生了改变。在宋代的时候,人们冲泡茶粉用的是建窑茶盏,也就是黑色的建盏,这种茶叶的品饮方式在现在的日本茶道中仍然完整保留着。这是日本当时从咱中国学过去的。明代之后,就很少使用唐宋时期的饮茶方式了,因为茶叶的加工方式彻底改变了,于是就出现了今天功夫茶场景中的两大主流器具----盖碗和紫砂壶。
功夫茶具讲到“功夫”,不是咱中国的传统功夫(武术),而是“功夫茶”。对于功夫茶,茶学界有部分专家认为,功夫茶起源于中国广东潮汕地区。这个地方也出产了中国的一款名茶,叫“凤凰单枞”。在潮汕地区,几乎家家户户日常都泡茶喝茶。当地人也非常热情,他们讲究“过门即是客”,不管是否认识,都要以茶相待。这就是潮汕地区本土的茶文化。当地五六岁的小孩子都可以像模像样地泡功夫茶招待客人。
潮汕功夫茶全套器具当地的老人家很有趣,早晨起床,顾不上洗漱,就开始忙着生炉子烧开水泡茶。用的是红泥炉子,烧的是橄榄碳,烧的是山泉水,泡的是凤凰单枞。想把一炉子的橄榄碳点着,没想象中的那么容易,有技巧的。新手可能花一个小时还不一定能点着,什么固体酒精,什么报纸都是不好使的,核心技巧就在于一片小小的花生壳,点燃花生壳去引燃橄榄碳的两头尖端即可。最牛的高手,仅用一半的花生壳就能点燃一炉子的橄榄碳。为什么用橄榄碳,而不用其它木炭?因为橄榄碳燃烧时,会挥发出橄榄淡淡的清香,新鲜甘甜的山泉水,再加上风行单枞馥郁的花蜜香,这样泡出的茶对任何茶友都是极具诱惑力的。
红泥炉子和橄榄碳恰恰是由于潮汕人酷爱喝茶,所以他们泡茶很见深厚功力的,高手在民间。在潮汕功夫茶中,是没有公道杯的,只有一个盖碗加三个茶杯,下面一个小茶盘托着,就这么简单,没有其它器具了。以上是对于泡茶的从古至今的简要介绍。最后留个问题给茶友们:潮汕的功夫茶从头到尾就只有三个茶杯,那要是人多的时候怎么办呢?我是“闽南联邦调茶局”,欢迎